隨著人口的增加和使用土地的減少,高層建筑越來越多,高層的建筑離不開高聳的幕墻,時間一長,如果還沒做保養,幕墻就變得極為難看,未導致這一現象的是日積月累的的污染,石材污染一般都是設計與施工階段導致的,并非一朝一夕養成,設計方案如果不合理,施工方法不對都是造成對石材污染的重要因素。那么幕墻補漏廠家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才能有效的控制幕墻石材污染。
1、排水方向錯誤
在同樣一棟建筑中,有的朝向污染特別嚴重,而有的位置污染卻并不那么明顯。在相同的物質條件下污染嚴重的位置必然是設計時沒有有效控制排水方向,導致部分位置形成了水流的傾斜面,而部分位置則得以合理的排水。
同樣的石材同樣的立面,左側高臺位置石材幾乎光潔如新,而右側欄桿下方的石材則污染較為嚴重。對此我們進行研究發現,高臺位置采用向內3%的排水坡度設計,使得頂部積水往內排放,而低處采用往外的自由排水方式,水流動時帶動部分積灰,灰塵附著在石材表面,容易形成了水跡。從而導致右邊石材污染比左邊嚴重的現象。
2、不合理的排水管設計
作為功能性的存在,許多建筑物的排水管往往暴露在建筑外表面,而有些高端別墅為了追求其外立面整體性,往往將排水管設置在石材幕墻以內,如果一旦出現排水管滲水則很難一時間排查,且往往要等到積水滲到石材面板以外才發現
由于排水管隱蔽式設計造成檢修困難,需要將石材拆卸才能實現,對石材幕墻本身也是二次破壞,更何況經過污水長時間沖洗的石材本身其強度、外觀都是受到嚴重影響。
3、不合適的面材選擇
在石材幕墻的面板選擇中,需要注意很多石材僅僅適合用于室內,例如大理石,由于其耐久性、耐腐蝕性、抗風化性能較差,無法在室外多變的自然環境中長期使用。一般室外采用花崗巖和砂巖,而對于砂巖,事實上除了需考慮其安全性以外還需考慮它的自潔能力。
砂巖表面孔隙率較多,這些孔洞為霉菌的滋生提供了空間,通常一些砂巖裝飾的石材幕墻往往表面出現難以清潔的黑斑,有些低矮的建筑甚至表面會附著綠色的苔鮮,給清洗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干擾。在選擇完合適的石材面板后,需進行六面浸泡防護處理,避免其外部受到其他污染源。
綜上,重要的是在施工過程中,石材幕墻所用的密封膠必須進行滲油實驗。只能采用無污染的密封膠,摻有礦物油的劣質膠不得用于石材幕墻灌縫,避免油性物質滲入石材邊部,形成以膠縫為中心,向兩側擴散的特殊污染形體。石材是微孔材料,如遇外界污染,會滲透到石材深處。油污是常見也是嚴重的污染,一旦在石材幕墻中出現,則無法清洗,唯有拆除更換。